
新闻动态
各位朋友,大家好。
距离明天(8月15日)美俄两国元首在阿拉斯加的会谈,仅剩不到一天的时间。
随着会议的临近,各方的焦灼情绪愈发浓厚。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给大家预测一下明天的会谈可能会发生什么,可能会有哪些难点。
我想简单引述一下我前几天在音频节目中的一段评论:我认为美俄元首峰会大概有三个维度:短期、中期和长期。
01
第一个,在策略层面上,如何结束俄乌战争。
昨天,泽连斯基到达柏林与欧洲领导人会谈,同时,泽连斯基和欧洲领导人又与特朗普进行了视频通话,给特朗普施压。
因此,在会谈的24小时之前,特朗普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压力。
明天的会谈主要是在策略层面,讨论如何结束俄乌战争。坦率地讲,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最近很多专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它很重要,但是如果从第一性原理的视角来看,它并不是美俄元首峰会真正的本质。
第二个,美俄关系的正常化。
美俄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正常化是大势所趋,同时各国既无权干预,又乐观其成。不过,这是有前提条件的。
首先,俄乌战争必须按照美国,或更准确地说是特朗普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和结束,然后才能实现美俄关系的正常化。
在这个过程中,普京是否愿意给特朗普一个面子,就很重要了。如果普京认识到美俄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那么在明天这个短期维度层面,讨论如何结束俄乌战争就会相对容易一点。
在解决俄乌战争的问题上,美俄关系的正常化是既承前又启后的。所谓的承前,指的是如果俄乌战争能够顺利结束,且双方交易得好,美俄的关系自然就会好。
但如果双方缺乏战略眼光,那么俄乌战争结束的谈判将相当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特朗普还是普京都没面子,美俄关系也不可能走向正常化。
第三个,美俄关系正常化之余,特朗普和普京两位世界大国领导人双边的关系。
这对欧洲、美欧关系以及世界格局,都会产生一些重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效果或后果,可能需要数年甚至要跨越到2030年代才能显现出来,这恰恰是我们现在在深层战略层面上最需关注的。
坦率地讲,这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最需要关注和警惕的一个方面,虽然现在说这个可能还为时尚早。
但所谓战略,并不是关心明天或下周,甚至也不是关心明年,它关注的是5年、10年、20年甚至30年以后的事情。
因此,在这三个维度中,第三个是最为关键的。这三个维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一脉相承。
现在,距离阿拉斯加会谈还有不到1天的时间,坦率地说,我们目前没有必要去讨论第三个维度,因为第三个维度它取决于前两个维度,它们是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的。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第一个维度:如何结束俄乌战争。
当然,这个问题也涉及到第二维度,就是美俄双方的元首能不能认识到美俄关系的正常化具有战略意义。
如果美俄关系正常化被视为具有战略意义,那么特朗普可能会愿意做出一些妥协,普京也可能愿意松口。反之,如果没有战略共识,双方就会寸土必争。
02
就目前而言,我个人认为,特朗普和普京在结束俄乌战争的问题上,存在战略默契和共识。要不然两人也不会撇开乌克兰和欧洲,单独地举行会谈。
还是那句话,根据我目前综合的情况来看,普京是愿意做出妥协的,特朗普也不例外。
特朗普做出让步的深层原因在于,他希望与普京建立良好关系,从而实现美俄关系的正常化。
至于特朗普有没有考虑到第三维度,这要另当别论,但至少在他的任期内,甚至是在明年中期选举之前,他希望可以顺利实现美俄关系的正常化。
这对普京来说,当然是正中下怀,他急于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坦率地说,这也是他发起俄乌战争的一个主要心理和战略动机,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俄罗斯是对西方因爱不成而生恨。
那么,普京会在哪方面妥协?普京私下向特朗普提出,愿意进行土地交换。坦率地说,这是过去俄罗斯经常采取的做法,如果这次真的进行了土地交换,也不过是历史的重演。
但关键问题是,交换什么土地?据说,普京提出要求,美国和国际社会需承认乌东四州划归俄罗斯。同时,他声称将给乌克兰一些土地,如赫尔松等其他地区。
乍一听似乎不错,但若从乌克兰乃至欧洲的视角考虑,这些土地本就属于乌克兰,只是现在俄罗斯占据了大部分,然后将小部分归还给乌克兰。因此,从乌克兰乃至欧洲的立场出发,这种提议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不合理,甚至是类似于强盗的逻辑。
因此,昨天(8月13日)发生了一件事情,德国总理默茨邀请了欧洲几个领导人和泽连斯基,一起跟特朗普通了一个电话,并提出了欧洲方面的红线。
坦白说,针对这个红线,特朗普是愿意接受的,因为他在阿拉斯加会谈前的24小时里,他心里也没谱,他不知道普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到底是想做一个和平的交易,还是设下的陷阱。
现在美国国内的舆论分化得很厉害,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陷阱。
而在我看来,不说这是一个陷阱,但至少特朗普是被普京牵着鼻子走。有关这一点,我此前反复讲过,特朗普毕竟商人出身,肯定不像特工出身的普京那样老谋深算。
03
再说回欧洲方面的红线,主要是五个条件:
停火是进一步谈判的先决条件;任何领土谈判都必须从目前的战事前线开始;俄罗斯必须接受具有约束力的西方安全保障;乌克兰必须参与谈判;任何协议都需要得到美国和欧洲(包括乌克兰)的支持。
这五个条件层层递进,但核心就是乌克兰必须在桌边,乌克兰的利益必须要得到保证。从欧洲的角度来说,这无可非议。
对此,特朗普心知肚明,也深知这其中的一些分量。
说实在的,特朗普对于明天是否能与普京达成协议没有任何把握。因此,特朗普今天公开威胁称,如果普京在阿拉斯加会晤中不接受俄乌停火的提议,将面临“非常严重后果”,这就是特朗普的极限施压。
实际上,昨天德国总理默茨提出的五个条件,也是极限施压的一种体现。
由此,目前是欧洲国家正在对美国极限施压,而美国则在对俄罗斯进行极限施压。
当然,俄罗斯国内目前的整个社会和舆论氛围,并不像西方那样透明,据我们目前了解到的内部情况来看,对于与特朗普达成交易,俄罗斯绝大部分内部人士持反对意见。
因为俄罗斯内部把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以一种爱国行动来进行处理和包装。
由此,他们难以接受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达成的任何可能损害俄罗斯利益的交易,这是俄罗斯内部大部分强硬者的立场。
他们认为,不存在什么土地交换,而应全部归俄罗斯所有。
在一般中间人士看来,这已经不是交换土地问题,而是归还少部分土地,将大部分土地窃为己有。
因此,普京在内部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接下来我们就要观察普京是否与特朗普存在心理默契。
如果“二普”这两个强人之间,在未来要参与主导世界的话,那么他们在第一维度的问题上就必须有心理默契,明白“知所为,知所不为,有所进退”,这是明天要观察的。
所以,明天主要观察三个维度:第一,如何结束俄乌战争的讨价还价;第二,美俄关系正常化;第三,两个强国、强人,未来要主宰整个世界格局。
这三个维度环环相扣,如果“二普”两人缺乏整体的战略共识,那么明天在第一维度上进行的讨论将异常困难,这也是许多专家策略性地表示不看好的原因。
但需要注意的是,“二普”之间是存在化学反应的,就像男女之间、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化学反应一样。
有化学反应,许多事情就会慢慢引爆一些东西;没有化学反应,则意味着寸土必争、讨价还价,这另当别论。
虽然我无法预测明天具体会发生什么,但我希望通过解释可能发生的事情,与其后面的背景和背后的化学反应,能激发大家一起来展开讨论。